點我交流
qq: 561415355
質量安全,是工業品質監工作的底線
發布日期:[2019-04-25] 點擊率:文/市場監管總局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司副司長 劉敏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是“企業減負、政府加責”的改革,在當前形勢下,市場監管部門要在堅持“放”的同時,集中更大力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加快建立工業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模式。
工業品質量安全形勢總體平穩,但風險不容忽視
2018年10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前三季度全國市場環境形勢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產品質量水平穩中有升,全國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94.2%,較2017年提高0.4個百分點。綜合分析近5年工業品質量監督抽查數據,國家監督抽查不合格率由10.7%降到7.4%,省級監督抽查不合格率由6.7%降到5.6%,未發生因工業品質量安全問題導致的重特大人員傷亡事故,質量安全形勢總體穩中向好。
然而,對工業品存在的質量安全風險問題依然不容忽視。
——從今年上半年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數據看,在對489批次、6種工業品實施的國家監督抽查中,檢出88批次不合格,產品不合格率為18.0%;在對33937批次工業品實施的省級監督抽查中,檢出1814批次不合格產品,不合格率為5.3%。
——從生產許可證管理中發現的問題看,市場監管總局通過對2115家工業品企業的生產條件進行實地核查,對102家不合格企業作出不予許可決定,占4.8%。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未進行進貨檢驗或未對供應商進行驗證,未對生產過程的關鍵技術指標進行檢驗或未進行出廠檢驗,以及不具備生產檢驗設備等,這反映出部分企業仍然不能在內部管理方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導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
——從部分工業品企業委托檢驗情況看,某些行業存在較高的質量安全風險。例如,國家通信導航與北斗衛星應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接受的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備委托檢驗不合格率為28.6%;國家電線電纜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江蘇)接受生產企業和用戶的電線電纜產品委托檢驗不合格率分別為8.0%和20.1%;國家防爆電氣產品質檢中心接受的防爆電氣產品委托檢驗不合格率為13.9%;國家壓縮機制冷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接受的空氣壓縮機產品委托檢驗不合格率為10%。
部分工業品存在行業性質量安全風險,需重點監管
目前,導致質量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市場無序競爭、企業主體責任缺失、產品本身存在安全風險等。與此同時,在當前整體經濟形勢波動、生產成本不斷提高的情況下,部分企業放松質量意識、追求成本控制的沖動不斷增加,部分存在行業性、系統性及苗頭性質量安全風險的工業品,需要重點監管。
一是因無序競爭導致的質量安全問題。主要表現為價格成為影響質量安全水平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大宗工業品采購中,采購方片面強調預算成本以及商業賄賂等原因,誘發企業降低成本,為低質產品提供市場空間。
以電線電纜產品為例。在2017年第四季度電線電纜產品質量國家專項監督抽查中,有498家企業未抽到樣,其中160家申報停產。2018年上半年,我們組織各省開展電線電纜產品省級監督抽查,從江蘇、河北、廣東、安徽、四川、山東等主要產業集聚區抽查情況來看,不合格率平均為3.4%。但從國家電線電纜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江蘇)開展的風險監測情況看,電線電纜生產企業自主委托檢驗的不合格率為8.0%,而從國家電線電纜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江蘇)接受第三方(電線電纜采購方)委托檢驗的數據看,不合格率達20.1%。這反映出當前電線電纜生產企業在被監管過程中,依然存在用“精品”應對檢查、以“停產”規避監管的現象。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以電線電纜為主要代表的電力設備行業存在“料重工輕”的特點,電線電纜產品成本中銅占到80%,近年來銅價持續上漲,尤其今年上半年銅價維持高位運行,電線電纜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生產運營壓力非常大。
耐火材料行業面臨同樣的情況。目前,耐火材料產品用戶招標基本采用低價中標,市場惡性競爭嚴重,而下游企業又往往欠款采購,導致耐火材料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緩解資金困境,采用不合格原料或再生回收磚,造成供貨質量不穩定。2018年上半年,行業統計表明,耐火材料行業產能利用率不足70%,下游鋼鐵企業欠款現象有所加劇。近期也有檢驗機構反映,一些企業在委托檢驗時要求檢驗機構不出具合格判定、僅出具檢驗數據的現象。
防爆電氣2018年轉為強制性認證,從近年來國家監督抽查情況來看,不合格率上升,2017年達到25.6%,質量安全形勢嚴峻。從2018年上半年國家防爆電氣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接受委托檢驗情況來看,不合格率達13.8%,不合格項目主要集中在隔爆接合面參數這一z重要的安全指標上。究其原因,一是低價中標,導致企業降低標準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零配件;二是企業在原材料檢驗、過程檢驗、出廠檢驗方面,不能嚴格執行規范要求。
二是因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缺失導致的質量安全問題。主要表現為工業品生產企業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意識不強,企業質量管理弱化,在產品標準執行、出廠檢驗等關鍵環節把關不嚴,誠信缺失,肆意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破壞市場秩序和社會公正,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三是部分產品本身存在的安全風險問題。以危險化學品為例,這類產品種類繁多,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的有無機、氯堿、化學試劑、氣體、染料中間體、有機、石油等7大類,涉及78個產品單元,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5000余家,其中中小企業占多數。長期以來,危險化學品一直實行多部門聯合監管模式,即由應急管理部門(原安監部門)負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和經營許可,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市場監管部門(原質監部門)負責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物、容器的生產許可證管理。根據應急管理部統計數據,2018年上半年,全國共發生危險化學品較大事故9起。上半年,市場監管部門組織開展了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物容器專項整治和安全隱患排查,已排查企業7763家,責令整改946家,發現無證生產3家,立案查處1家,危險化學品質量安全監管還需進一步保持加嚴態勢。
建立工業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評估機制,推動社會共治
安全是底線,守住安全底線,是市場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大幅取消之后,面對部分工業品質量安全風險形勢依然嚴峻的狀況,有必要建立工業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評估機制,找準風險點,確定風險等級,從而采取更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為此,我們開展了以下探索。
一是依托行業協會或社會第三方機構,建立工業品質量安全信息采集評估機制。市場監管部門委托行業協會或社會第三方機構,建立工業品質量安全監測點和工業品質量安全技術支撐平臺,開展工業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收集及評估工作。信息采集范圍包括:涉及工業品質量安全的事件(事故)、關系產品質量安全的價格、標準、檢驗檢測等數據,必要時組織開展采購者工業品質量調查。通過對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的評估,分析引發風險的原因,形成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報告,向行業發布質量風險信息,提示企業提升能力和產品質量,督促發現的不合格企業整改,同時將評估報告報送市場監管部門。
市場監管部門收到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報告后,組織工業品質量安全專家委員會進行論證,對確實具有安全隱患的風險信息向社會預警,通報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對于具有行業性、苗頭性的質量安全風險點,市場監管部門委托檢驗檢測技術機構開展專項監督抽查,對于監督抽查不合格的企業,由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責令限期整改并復查;對于連續抽查合格率較低的產品,開展專項整治。對于在風險評估、專項抽查、專項整治中發現的共性問題、行業性問題、趨勢性問題,市場監管部門組織行業協會和社會第三方機構開展以行業自律為基礎的質量提升、安全評價等行動。行業協會和社會第三方機構根據開展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質量提升等工作情況,向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提出修訂標準、技術攻關的建議。
2018年,我們委托國家防爆電氣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開展的防爆電氣產品質量風險監測工作,為建立工業品質量安全信息采集評估機制進行了一次嘗試。
二是構建工業品質量安全共治格局。市場監管部門支持行業協會和第三方機構開展以行業自律為基礎的質量提升、安全評價等活動;我們也鼓勵各地方建立工業品質量安全責任險,試點引導工業企業參保;同時,我們將與公安、司法、金融、保險以及重大工程領域招標方等單位,共享質量信用信息,通過實施黑名單制度,強化質量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形成監管合力,構建市場主體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質量安全共治格局。
三是制定工業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實施差異化管理。參照統計部門分類標準《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實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產品目錄》,結合當前生產企業存在的主體責任缺失、技術水平不高、市場無序競爭等情況,制定工業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并對其實施差異化管理,對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安全、金融安全、意識形態安全,以及可能存在系統性、行業性質量安全風險的工業品實施重點監管;對能夠由市場決定以及通過合同約束可以有效保障質量安全的工業品,實施用戶或行業監管,監管部門只負責處理舉報投訴及事故責任追究。對于工業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及監管方式,我們將根據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報告的論證結果提出動態調整的建議。